《第五人格》中的“哥特风”是什么?悬疑的游戏情节和精彩的玩法是“第五人格”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。作为一款非对称竞技类游戏,第五人格利用各种差异化优势,为玩家打造了一款非常有趣的“猫捉老鼠游戏”。
游戏的玩法充满乐趣和挑战。当然,这也是“第五人格”成为常青树的根本原因。不过,最能抓住玩家的,也是游戏独特的人物形象的设计和美术风格。比起用玩法让玩家上瘾,视觉享受总是比前者更快更深。
那么究竟什么是“哥特”呢?到目前为止它是如何发展的?它是如何被普遍接受的?
“哥特”一词来自中世纪,最初指的是东日耳曼部落的一个分支哥特式(也称为哥特式)。德国) 。西哥特人建立了西哥特人的王国,入侵西罗马帝国,并加剧了其毁灭进程,直到西哥特人在 714 年被彻底摧毁。
15世纪,人们热情地寻求复兴古罗马文化,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,但历史无法割裂,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“哥特时代”。当然,早期的“哥特式”和“巴洛克式”、“洛可可式”一样,也充满了贬义,但这并不是一个好词。因此,文艺复兴开始后,哥特文化自然受到批判、衰落,逐渐陷入沉寂,被巴洛克所取代,直到浪漫主义运动得到纠正。
这一时期,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席卷欧洲大陆,开始了哥特式的“文艺复兴”,并影响了《简空气》、《呼啸》等许多后世文学作品。 《山间别墅》、《吸血鬼访谈》、《奥特朗托城堡》,被公认为西方第一部哥特小说。
霍勒斯·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城堡(奥特朗托)宣布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的诞生。这也意味着这种小说写作模式的出现。这类小说盛行于18世纪,充斥着怪诞离奇的故事,着重刻画和刻画人们内心的阴暗面,与当时的浪漫主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。这可能与哥特文化最初被贴上“野蛮”和“可怕”的标签直接相关。
同时,它赋予了哥特文化另一层意义,即反叛精神。因此,这类文学作品具有揭露社会邪恶、批判社会现实、揭露人性阴暗面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。
除了文学作品,哥特文化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它的建筑风格和视觉艺术。这开始于西罗马帝国西哥特人入侵的时代,但哥特人征服了罗马,却间接使该国基督教化,而哥特人在西哥特人的589年成为基督教徒,开始皈依。
在宗教文化的表现下,哥特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,直到13世纪达到顶峰,并延续了接下来的200年。这一时期,哥特式建筑的最高代表主要是天主教堂,它也影响了许多世俗建筑。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非常明显,典型的有尖拱、飞扶壁、梁柱、彩绘玻璃等。最著名的代表是德国的科隆大教堂、法国的亚眠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。
哥特式建筑设计利用拱顶、飞扶壁、横梁营造建筑空间感,给人“向上”的视觉暗示。因此,建筑的整体内部为人们提供了开放、庄重的视觉体验。再加上镶嵌着彩色玻璃的长窗,教堂也营造出一种非常宗教、神秘和华丽的景象。
哥特式风格一直对现代建筑产生很大影响。文艺复兴时期一片寂静,但在 19 世纪,哥特式文化在建筑中出现了重大复兴。典型建筑如下。威斯敏斯特宫曼彻斯特市政厅,均为哥特式。
此外,哥特文化不仅植根于建筑和文学,还渗透于音乐、影视等领域,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。哥特音乐,起源于朋克,混合了黑暗、颓废和冷酷的气氛,善于表达事物的阴暗面。在其他乐器上演奏时,往往可以表现出一种非常壮丽、悲壮、华丽的美感。例如,在《血源诅咒》和《黑暗之魂》三部曲中,可以看到类似的哥特式建筑和音乐。
哥特式电影始于 1922 年,由弗里德里希·威廉·卢瑙 (Friedrich Wilhelm Lunau) 执导的恐怖片 Nosferatu 开始。此后,“吸血鬼”流行开始在大银幕上展开,以德古拉伯爵为原型的哥特式影视作品数不胜数。 1990年代,哥特电影进入黄金时代,他们的代表作《剪刀手爱德华》将这类电影推向了顶峰。通过爱德华的雕塑,他深入探讨了人们审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,批判了现实世界中人们一味追求和注重外在美的外表的行为。时至今日,哥特电影结合了更多的外在元素,但其内在依然遵循哥特文化的精髓,揭示丑陋和黑暗的人性,旨在批判现实世界的叛逆精神。
时至今日,随着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,哥特文化自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比如大名鼎鼎的《恶魔之城》、《暗黑破坏神》、《战锤》系列都有哥特式人物,网易的《第五人格》也是如此。第一次玩这款游戏的时候,玩家有一种很浓的哥特风格,从地图到场景再到人物,正如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,“视觉乐趣总是比玩法更快更深。”你可以感受一下风格。
说起游戏《第五人格》,很多玩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自己独特的人物形象和画面。蒂姆伯顿的“哥特式风格”看起来奇怪又可笑,但尤其是对于喜欢哥特电影的玩家来说,与《僵尸新娘》几乎一模一样的角色设计,更是与玩家的心智紧密相连。
哥特游戏继承了哥特文化的黑暗、颓废、冷酷等特点,与“第五人格”的基调相匹配。作为一款非对称对抗游戏,《第五人格》本身就从玩法上为玩家营造了一种紧张和压迫感。从游戏一开始,无论是人数、资源、信息,还是游戏规则,都不是同一个角度。作为幸存者之一,玩家只能选择合作破解加密机。他们看似在人数上占优势,但实际上面对凶猛的监督者,他们只能选择逃跑。监督者的态度、沉重的鼓点、心跳声都恰到好处,让比赛的气氛更加紧张刺激。
由于哥特风格,监管者不仅在游戏规则和背景音乐上吓坏了玩家,而且在他们的形象设计上也是如此。将这三者结合起来,将主管无能、凶猛、恐惧的心理暗示深深地埋在玩家的脑海中,玩家本能地选择避开主管的视野。
这也是“非对称竞技竞技游戏”最大的看点。紧张刺激的“猫捉老鼠游戏”。像《第五人格》这样的游戏比传统的竞技游戏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。同时,在“不公平”的玩法规则下赢得比赛,让玩家获得更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。
当然,除了主管,幸存者游戏角色也充满了哥特风格。从整体人物到细节,从真人到卡通,再到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服饰,时尚特征、代表元素、历史背景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。 《第五人格》更是以诡异的游戏音乐和氛围,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角色,同时充分体现了蒂姆·伯顿的动感风格和角色独特的形象设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