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拟游戏《Everything》是David OReilly继《Mountain》之后的新作。游戏风格清新靓丽。一场从微观DNA到宏观星系近乎真实的进化将呈现在你的眼前,玩家将化身世界上的一切,去体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前言
说起David OReilly,很容易想到之前的作品《山》。起初,这项工作只是被称为屏保游戏。随着游戏时间的增加,赞美者已将其升华为“禅”和“悟”。现在David OReilly做出了大胆的尝试,将世界上的一切都融入到这款游戏中,让玩家体验化身于一切的感觉。他的新作《Everything》将诠释出怎样的“生活境遇”,会不会成为《禅论》的新作呢?虽然无法在游戏中领悟《世界大道》,但也会带给你最直观的游戏体验。
审美风格
游戏《万物》在画面和模型方面并不精致,但整体的画面效果给人带来了非常美的感觉。画面并不真实,但这样一张略带卡通色彩的画面,真的让作者置身于它所构建的世界中。一路上的一草一木,碧海蓝天,随处可见的动物,从DNA到银河,每一幅画面都被诠释为应有的样子:美丽与祥和。这些不同的画面呈现在笔者的眼前,着实给人耳目一新的精致体验。
当然,游戏的BGM也是渲染背后的重要元素。音乐随着你所处的不同地方而变化。水的节奏,风的声音,雨的淅沥,动物的声音,星空的浩瀚和神秘,让你感受到模拟不仅仅是一个物件,也将你融入整个环境,细细品味。
玩法新颖,操作刚性
游戏最初起源于一个光点,然后慢慢变大变亮。随着光的增加,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,变成了地球上的生物。于是,带着自己和思考,我踏上了比赛。旅行。在旅途中,你可以和任何物种交谈,思考很多问题,慢慢探索世界,在任何物种之间来回切换,从不同的角度看整个世界。笔者认为,这种模拟一切的游戏玩法非常新颖、独特、发人深省。
虽然玩法新颖,但游戏的操作方式确实比较生硬,尤其是早期教学中操作动物时,摇晃的相机伴随着滚动的动作。在选择要改变的品种时,往往很难随意选择,选择的操作方法也可以稍作改进。
在游戏中,每个对应的物种都有自己特定的活动方式。动物滚动,植物移动,昆虫爬行,细胞有点类似于游泳。不可预知的部分是动物的特殊运动。想了半天,笔者也无法理解它的特殊含义,只能算是另一种玩法的创新。
一切都是一口气
与其称其为游戏,不如将《Everything》描述为一本替代教科书更合适。在游戏中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思考,会让我们逐渐揭开游戏的面纱,慢慢“感受本质”。一个就是全部:从一开始的棕色小马,到脚下的草地,草地上的虫子,虫子里的细胞,细胞里的DNA,甚至里面的粒子,最后变成了一整片星空;一切都是一:它逐渐向天空、向地球、向银河增长,逐渐变得越来越大。笔者惊讶地发现,达到极致后,竟然变成了最小的细胞。你要表达的不就是一气化万物的道理吗?
转化为 DNA
或许你想在游戏中传达的,是另一种生活态度?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,就像万物都有自己的视角一样。如果你是青山绿树,就该仰望碧海蓝天。哪怕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,也不要气馁。你周围也五彩缤纷。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。
总结
在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万物,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,用不同的姿态去感受这存在于天地中角角落落的别样风景;同样我们也能通过对万物一层层的解剖或者放大,来感受“万物皆一气”的“禅意”。
很明显,本作想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款模拟游戏,蕴藏在其中的深刻意境也等待玩家慢慢的去探索挖掘。较之游戏,NC小编更愿意将该作形容为一本书,只是粗粗领略一番,便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味深长。虽还未窥其深意,但也能粗略的看出游戏想要表达的些许意境。